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正文

2022年云南21项重点任务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时间:2022-01-24 阅读:2312次

    1月21日,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2021年,全省人社系统工作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群众饭碗越端越牢

    全省人社系统,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全局工作的首位

    1.着力“稳规模、提质量、兜底线”

  “稳规模”主要是稳定全省就业大盘,以就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主要从3个方面着力:

    稳定市场主体,通过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年累计为单位和个人减轻22.64亿元缴费负担;继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力度,全年审核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8亿元,既稳住了企业、又保住了岗位。

    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10余份政策文件,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29.63亿元、增幅17.23%;对27个脱贫重点帮扶县每县倾斜投入400万元,对25个边境县给予“二次疫情影响地区”补助2000万元,强化资金支持。

    去年,云南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90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37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再创新高,达到1558.19万人,比2020年多42.67万人。创业扶持工作在担保贷款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扶持创业8.5万人(含小微企业176户),发放贷款153.66亿元,实现了逆向成功。

    2.“提质量”就是以增加务工收入为导向,努力提升就业层次、改善就业结构。


    去年,全省转移到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386.4万人、同比增加39.62万人,平均月薪比省内多700元;全省调剂就业18.35万人,大多是低收入、务工不稳定的人员;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达到4024元,同比增长10.1%,与全国平均收入差距收窄了116元。

    劳务品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全省共有“丘北纺织工”“巍山乡厨”“鹤庆银匠”等劳务品牌50多个,5个品牌入围全国100强,2个品牌荣获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4.96万人。

    3.“兜底线”主要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是民生工作的底线。

    针对大学生就业,以“云岭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为抓手,“一对一”联系服务,全省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截至去年底已实现就业6.09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8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针对脱贫人口,建立了“一平台、三机制”找工作、找培训服务事项,探索在502个脱贫行政村建立监测点,动态监测,跟踪帮扶。全省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32.76万人次,转移就业322.44万人、同比增加4.25万人。着力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就业帮扶,帮助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61.01万人。
    持续做好残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帮扶工作,及时帮助2017户“零就业家庭”就业,做到了动态清零。

    二、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

    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制度改革为引领
    以保发放为底线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1.参保覆盖持续扩大

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等举措,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199.66万人,同比增长48.14万人;工伤参保541.91万人,同比增长43.1万人;失业参保329.80万人,同比增长22.41万人,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

特别是2021年一举完成300.79万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推进123.91万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参保,参保率达90.8%,破解了1999年以来全省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不清楚、养老保障不落实的难题。

2.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连续17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3142元,同比增长4.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40.49元,同比增长17.89%;失业保险金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连续16年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3.基金安全更加巩固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准备接轨全国统筹,工伤保险实行以省级调剂金为核心的省级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资金划转任务500亿元,累计记账收益合计85.45亿元。

2021年继续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了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并划转首笔委托资金105亿元。自受托运营以来,养老保险基金权益年均投资收益率6.43%。目前,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全省人社系统
    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
    狠抓专业技术人才
    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修订出台10个系列(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贯通8个系列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下放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权限,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打破了人才工作的“梗阻”,拓宽了人才发展的路子。

2.推进“两支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省7.7万余人取得职称资格,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0.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9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0万人;在全国首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云南代表团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三,被表彰为“突出贡献单位”。

特别是创新出台了《关于实施“技能云南”行动的意见》,通过“十个一批”强化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包括实施马兰花计划、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企业新型学徒制计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壮大计划等;通过“六个一万”量身培养急需人才,包括乡村振兴人才、文化旅游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电商人才、数字化人才等。

去年,还充实完善了818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将21个新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累计投入技能培训资金13.55亿元,培训107.04万人次,帮助他们实现“一技促就业”。

3.人才服务作出新探索

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本级和16个州市的“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探索高层次人才分类服务制度,推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事项落实,有效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

     四、劳动权益保障越来越好


全省人社系统

    把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
    作为底线任务
    扭住关键节点
    强化全链条工作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制定24条保障措施

新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制定24条保障措施,填补了制度空白,全省大约70万从业人员受益。

向社会公开发布2021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及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创新推广“电子劳动合同”,持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社会营造了创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2.及时化解欠薪问题1919件

健全完善欠薪问题发现、信息共享、线索移交等8项长效机制,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加强源头防范。

在近期开展的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中,组织省、州、县三级集中联合接访活动,及时化解欠薪问题1919件,清欠3953名农民工工资3511.21万元。

    3.全省仲裁结案率为97.93%

推行案件“快立、快调、快处、快结”,2021年全省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1万件,涉及金额10.12亿元,全省仲裁结案率为97.93%,调解成功率为75.03%,走在全国前列。

    四、人社服务不断优化

全省人社系统
    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检验标准
    大力优化人社服务

1.全省乡镇平台覆盖率达到80%

聚焦公共服务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协调争取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5亿元,用于207个乡镇基层就业社保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全省乡镇平台覆盖率达到80%。

2.取消60余项证明材料事项

省本级人社权责事项从原来的169项精简到70项,取消60余项证明材料事项,免予提交纸质申报材料事项占比84%,承诺件办理时限压缩8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2%,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54%,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

3.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针对部分群众“办事找不到门”的问题,采集8800多个人社服务网点上线高德地图,每个网点都有名称、有图片、有地址、可定位。

针对利企惠民政策知晓度不高的问题,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比如,推出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服务,主动筛查符合条件的企业,企业不用申请就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实际,在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区人社服务点设立了“双语窗口”。

针对老龄、残疾等人群,在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先锋队”上门服务等,让群众享受更温馨的服务。


 


2022年,全省人社系统初步谋划了21项重点任务主要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
 

    1.提升就业工作质效

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收入增百计划”和“就地就近就业行动”为重点,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着力推动就业增收,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

    2.夯实社会保障基础

实施扩面增效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推动5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一步优化参保结构;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

    3.做活人才人事工作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技能云南’破冰起航”行动,办好第一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抓实“两支队伍”建设,补齐重点领域、重要行业人才短板。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重点抓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根治欠薪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欠薪违法行为监测、预警、处置工作,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充分发挥政府救助平台和502个脱贫行政村监测点作用,加强跟踪管理、动态监测,“一户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帮助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6.优化人社公共服务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扎实推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努力让群众办事更省心、更暖心。




     此外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以及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的
双重影响
    今年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
    云南将这样做↓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云南将巩固深化近年来抓这项工作的经验做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

所谓“稳”,就是要努力稳定转移就业规模,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在1500万人以上;

所谓“进”,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让广大农民工兄弟有更多获得感。

“稳”的主要措施是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

    主要分三个阶段

    春节前,突出一个“稳”字,重点任务是稳岗留工,尽可能把目前在外务工的人员稳在企业、留在当地。

    从春节到3月15日,围绕一个“转”字,大规模、成批次、有组织、高质量地转移输出,抢占先机、争夺岗位。

    从3月16日至4月10日,做实一个“补”字,持续查缺补漏,精准服务、帮扶就业,对岗位质量不高的,加大调剂力度,提升就业质量。

    期间,将组织“四大”活动

    一是开展外出务工“大稳岗”,利用奖补政策、激励措施等稳岗留工,发动3.6万名人社部门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好走访慰问、解难纾困、留岗动员工作,同时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人的保障力度,让留守者安心、外出务工者放心。

    二是开展返乡人员“大监测”,形成务工清单、春节返乡及返岗人员清单、有就业意愿人员清单、返乡回流清单,做到信息准确、目标精准。

    三是开展岗位信息“大推送”,发动基层人社干部、村组干部、农村劳动力信息员等力量“面对面”送岗到家、送岗到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送岗位信息。

    四是开展转移就业“大输出”,春节一过省人社厅将组织“务工专车”“务工专列”“务工包机”,仍然实行组织化的一站式转移,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尤其是劳务经济人,人力资源机构参与,能转尽转,能转快转,努力实现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其中,省外转移不少于380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不少于100万人,主要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收入,要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岗位调剂,组织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到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去就业。

    
争取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百日行动”结束就基本达到“稳”的预期

    进”的主要措施是
    开展农民工“收入增百计划”
    重点抓好
    “转、调、稳、培、创”
    五项工作

“转”,就是扩大省外转移规模,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强化定向输出,确保转移到省外的农村劳动力达到380万人以上。

“调”,就是加强岗位调剂力度,组织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就业。目前,省内县外务工人均月收入3754元,县内务工月均收入3200元左右,通过调剂可以增加500多元的收入。

“稳”,就是努力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省人社厅将持续扩大优质岗位储备,主动向短期务工人群推介岗位,努力使全省务工时间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数量稳定在1000万人以上。

“培”,就是抓培训、强技能,紧贴产业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

“创”,就是继续做好创业工作,加大政策扶持、简化创业手续、优化创业服务,帮助更多有经验、有闯劲的农村劳动力创业致富。